华飞户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宋皇帝逃难时路过题词的天台下峧村----"一个家族的村庄"[含9P]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7:15: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天台县三合镇下峧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地址,交通便利,我们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百姓和谐。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这里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热情欢迎各级领导前来指导。也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投资兴业。

文章作者:freecloud   摄影:雨季风
  
  “昔灵溪之东,霞气横布如赤峤”,这是天台霞峤村村名的由来,现在简化成天台方言之后就成了“下峧”,虽多了一丝乡土的气息,但拗口的读音失去了许多原先的那份诗意,村口的那座石桥上用的还“霞峤桥”的桥名,这似乎向人们提醒着它原有的那份风韵。古村下峧位于苍山南沿,与灵溪村隔岸相望,一条小溪从灵溪流入,沿着村中的那条老街弯曲着流经整个村庄,从村的另一头流出。老街并不热闹,石子地也不怎么的完整了,惟有那条小溪还静静地流淌着,溪水的流动中,绵延着的是村民世代的生活,那是朴素而实在的农耕生活。时而,有村民在溪旁洗衣洗菜,这半米来宽的溪水,在村民的心中却是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流出村口之后,溪水就流入了田地,四季都滋润着庄稼。
  老街也就是当年天台城通往临海府的一段古道,鹅卵石铺就的古道上,不知留下了多少路人匆匆的脚步,其中,也撒落了多少或明或暗的故事,这一切在岁月的风雨中,都化成了路边的那丛野花杂草,晃动着光阴间的浮光掠影。周氏宗祠就在古道的一侧,当年的文官武将,在经过祠堂前时,都得下轿落马,这不但显示了周氏宗祠的威严,同样也表明路人对于这座宗祠的尊重。但人们感到惊奇的是,惟有迎娶新娘的花轿可一路吹吹打打,欢欢喜喜地从祠堂前经过,新娘享受着高于文官武将的待遇,其实,下峧人是深知人丁旺盛的秘诀的,新娘意味着一个家族的旺盛,家族的旺盛将支撑着宗祠的香火,我们不得不敬佩下峧人当年的智慧。
  一个村庄的记忆往往从村中的某一座老宅开始,老屋已倒塌了,道地间的破砖碎瓦,堂前的残墙断梁,都是昨日生活的影子,从这些残影中所折射出的细情恰好与老人记忆的微光不谋而合,这就是下峧村鲜活的昨日生活。村中三幢“三退九明堂”的老宅就这样巩固着村庄的集体记忆。庆祝楼文雅的气质,聚庆楼的黄荆柱与棘槭梁在纱灯间的光影,映月楼门前那数百米横铺的石板路,都是旧时的月色了,但月色中的那份诗意,都不知不觉地融入了下峧人今天的生活。
  古村下峧为单姓村,全村都姓周,这让人感到整个村庄就是一个大家庭,人们世代都相聚在一起,生活在这个古老的村落之中。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一家有事,全村人都相互照应,这种大家庭的气氛亲切而温馨。村中的那座周氏宗祠就成了村里人凝聚的焦点,周氏宗祠无意间成为了下峧村的灵魂。掩藏在民居之中的宗祠正好位于村庄的中间,清清浅浅的小溪从祠堂前流过,这座始建于北宋时期的宗祠,后经不同时期的修建,一路风风雨雨,终于走到今天,最后的一次整修也就是几年前的事了,新旧构件就这样交错着在祠堂中出现,那些属于祠堂的陈年往事也这样重叠着,隐藏于某一角落。最后一次的毁坏发生在40年之前的文革,原先门前两旁门柱上二只倒挂狮子与二只仙鹿的木雕倒是栩栩如生,石柱上的对联:“人杰地灵独占幽岩秀气,云蒸霞蔚允称赤峤世家”也是难得的佳句,可惜的是这一切在破四旧时被毁坏了,雕梁上的吉祥动物与戏文人物至今还是残缺不全。数年前,当“周氏宗祠”的木匾重新被挂在祠堂中间的门楣上时,人们相信挂起的是祠堂的尊严,传承的是宗族的习俗。
   周氏宗祠的门楼是最具特色的,七开间的门楼竟开了五对门,这午朝门的门式就暗示着其中必定有不同寻常的故事,因为如此的门式只属于京城所有,这座江南山城中的小村又如何能承受得起这番的荣耀。于是,村中流传至今的有关赵构的故事说明着这座山村宗祠的特殊。那是南宋时期的某个秋日,绵绵的秋雨没有给这一年的江南带来以往的诗意,秋雨中多的是一份凄凉,秋风中也多了一丝寒冷,一双零乱的脚印惊慌地从杭城通往山城天台,最后在下峧村的周氏宗祠前,才慢慢地站稳了,这双泥泞脚印的主人就是赵构。这位南宋第一位皇帝在其落难之时,不知不觉间逃入了下峧村,正巧在建的周氏祠堂正请一位半仙择日上梁的吉日时辰。半仙的幻觉为“帝王入基,鲤鱼上树”时为上梁的吉利时辰,正当村民为如此的良辰而发愁的时候,这位潦倒的赵构赤脚走进了这座宗祠,看到旁边的那堆火堆,饥寒交加的赵构,忙凑过去站在畚箕上烤火取暖,就在此时,一位村民将刚钓到的一条鲤鱼挂在树杈上看热闹,这一场景没能逃过半仙半开的眼睛,于是半仙不动声色地说道:“帝王入基(箕),鲤鱼上树,良辰吉时,上梁大利。”落难的赵构带给周氏祠堂的是一份吉祥,这份吉祥酿成了后来午朝门的气派,也昭示了周氏家族的兴旺。
  宗祠内的戏台与门楼相连,穿过院子,戏台面对着的就是宗祠的正厅——复古堂,其左右为厢房,祠内建戏台足已说明它的规模。戏台现已整修一新了,藻井上八仙的彩绘,台前石柱上的石狮都让人记起旧时的那份热闹,每当节日来临,村民们就在祠堂内与祖先们一起分享戏台中的欢歌笑语与悲欢离合。戏一演就是三天,村中的女子就坐在两旁的厢房内,而男人们就在道地间或站或坐。村民们懂得对先辈的敬重,将最好的位置留给了他们,他们的牌位就一直放在复古堂的正中,先辈们坐在戏台的正前方复古堂内,这种超越时空的天伦之乐,在这座古老的宗祠内演绎得有声有色。每一个节日都是周氏家族的一次聚会,每一次看戏都是与祖先们心灵上的一次交融。
  复古堂的魅力不但来自其外在的建筑结构,更来自暗藏其中的文化内涵,木柱与石柱支撑着这座宗祠,精巧的木雕与石雕,衬托出祠堂所特有的那种雄伟与凝重。“复古堂”的堂名也源自赵构在杭城的书斋名——“复古殿”,后梁上挂着的“宋高宗御题诗匾”就收录了赵构为周母所题的祝寿诗:“秋入幽岩桂影园,香沁日夕照林丹。应如王母瑶池晓,染得朝霞下广寒。”周氏家人将此诗视为至宝,将御笔题诗制成诗屏,至今珍藏于祠内,现挂于后梁上的自然是仿制品。复古堂后壁的两侧各建有谷仓,满仓的稻谷不但意味风调雨顺,同样让村民生活得踏实而顺心,中间是祖先的牌位,祖先们就是这样与后辈们一起守望着风调雨顺,守望着五谷丰登。
  祠堂是一种标志,标志一个宗族从前的荣耀和流光碎影间的源远流长,祠堂是一种象征,象征一个宗族的一脉相承和众志成城。周氏家族是一个兴盛的家族,后门山的八坑坟就是祖先们安息之处。全国许多地方的周氏都从这座宗祠走出,千百年来,他们或聚或散,枝枝蔓蔓地生活在各自的家园,但根却深深地扎在下峧,无论是留守故土,还是漂泊远离,他们的心都始终如一地固守着祖先灵魂栖息的地方。尽管岁月风蚀,有些东西却是一成不变的记忆,村庄变老了,但祠堂总是温情脉脉地依存着。每一次走进周氏宗祠,都如同走进了先辈们的内心,走进了宗族的历史,祠堂内的一砖一瓦都记载着先辈们的生活历程,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祠堂内的一草一木也都讲述着属于宗族的故事,或跌宕起伏,或平淡无奇,但所有这一切都是先人们真实的生活,后人都将延续着这种世代的农耕生活。老人们时常聚在宗祠内,聊着昨天的故事,从他们苍老的容颜背后,我们似乎看见先人在曾经的繁华里坐着,注视着自己的后人,想念一种长期存在的骨肉亲情,或许这就是宗祠存在的意义。
  当人们说:“我们是同一个祠堂的”时,也就暗示着他们之间有着一种的血缘关系。维系这层血缘关系的主要纽带,则是宗谱。下峧人深知这一道理,所以,他们总是认真地梳理着宗谱内的每一行文字,仔细地核对着每一位族人的信息。《周氏宗谱》就这样隆重地收藏在宗祠内的那套木柜之中,这让人感到收藏的是一个宗族的历史,凝聚的一个宗族的力量。宗谱是建在纸上的祠堂,而祠堂则是修在地上的宗谱,下峧村就是一个家族的村庄。



南宋皇帝赵构为周母所题的祝寿诗:“秋入幽岩桂影园,香沁日夕照林丹。应如王母瑶池晓,染得朝霞下广寒。”




     村中的弯弯的老桥述说着周氏人家的故事



  下峧村古老的村道



   下峧村南宋皇帝的题词 周氏家人将此诗视为至宝,将御笔题诗制成诗屏,至今珍藏于祠内


每当节日来临,村民们就在祠堂内与祖先们一起分享戏台中的欢歌笑语与悲欢离合。


下峧村在文革中是比较左派,至今还保留着文革的标语



这五扇门的宗祠平时是不开门的,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来时才开门的。


     老街旁的水池现都加了护栏


村中的老屋现已破旧不堪


天台民间歌谣(奚尊斌等老人整理)

蜡烛放横倒,柴株当棉袄,乌糯当糯谷,孟菜吃到老。(讲旧时北山生活)
有囡难嫁水南垟,捣米磨磨第一场,金瓜茄菜当爹娘,粟米饭汤洗肚肠。(讲旧时水南生活)
摘日头,牵水牛,水牛老倌拔菜头,拔到暗,没一担,叫个小儿送夜饭,送到马路岸,类倒汗啊汗(哭)。
亦会哭,亦会笑,两只丫蟆(蛤蟆)扛扛轿,扛到黄道街,叫你吃奶奶,扛到里道地,小猢狲(小孩子)逃不忌。
一个囡十八嫁,嫁来嫁去嫁邻舍,邻舍穷,嫁竹筒,竹筒两头空,嫁相公,相公独只脚,嫁喜鹊,喜鹊赶啊赶,嫁灯盏,灯盏勿亮,嫁炮强(鞭炮),炮强勿响,嫁白鲞,白鲞没鳞,嫁给讨饭人。
小孩四月做麦秆叫(哨),口念:燕啊燕,飞过天,天门关,飞过湾,湾头白,飞过麦,麦头摇,飞过桥,桥上打花鼓,桥下娶媳妇,娶个癞头媳妇做麦果,麦果碎,艳小妹,唧一叫,嘭一叫,随即就会响。
将(麻雀)啊将,走路笃笃响,丝线买一两,做双花头谢望子丈,子丈不在家,奓路开白花,花对花,柳对柳,地拖对扫帚,扫帚央央,红缎白缎送姑娘,姑娘妞妞声,买片花手巾,手巾街头节节花,大哥二哥来送嫁,无好奓哥搭上轿,无好二哥关轿门,无好小弟揭油瓶,油瓶漏,炒炒豆,炒豆香,隔壁(乱人)扑啊张,有阿不粒(项),(谋)阿歇拉娘。
四月割麦时,小孩做麦秆叫时念:奓麦黄黄,小麦黄黄,搭个鸡子麦饼请大王,大王老倌一个屁,小儿孙逃不忌,跳到里道地,唧一叫,嘭一叫,随即拔会响。
小孩子怕对方说谎,两人勾手指,口念:“癞皮狗,打筋斗,打到外婆阔臀(屁股)后,外婆双脚奓嗒嗒,一脚踏一煞(死)”
或口念:“哄哄人,烂嘴唇,嘴唇横边一根虫。”

小孩子坐在大人腿上,大人双手拉着小孩双手,来回拉动如拉锯,口念:“嘎盖嘎盖(拉锯),麻车(炸麻油车)水碓,老猫咪逃一开,除点镬夺碎(锅巴),驾丫去,驾丫去(赶动物的意思)。
一二一,洋枪背背脊,吃饭我第一,读书我不识,老师教我读大学,我教老师背皮勺(粪勺)。
喂奶:柴爿花红拉拉,枧漆花白晒晒,官堂人吃奶奶,奶奶瘪吃不歇。
黄务王,老酒和砂糖;下坊许,坐高椅;大横汤,猪肉缸打缸;灵溪奚,吃猪蹄;亭头张,做先生;山头鲍,吃脚搞;塘园徐,有吃又有余;严畈金,麦饼当点心。
歌颂聚庆楼的民谣“三退九明堂,钞灯挂两行,黄荆屋柱,棘槭栋梁”(下峧村奚基忠)
嗨!嗨!嗨!你别哭来也别叫,两只蛤蟆扛扛轿,一只在前跑、一只在后跳,扑通一声翻了轿,姆啊给你逗逗笑,心肝宝贝抱一抱。(汤景莲)
月亮亮亮,囡来望娘,望时立金瓜坦,吃点炒冷饭,冷饭喷喷香,隔壁婆婆扑啊张。(黄务汤景莲)
月亮亮亮,囡儿望娘,娘讲心肝宝贝肉,爸讲囡儿是盘花,哥哥说我败人家,嫂嫂讲我离千家

狗捣米:有求气的人做一个小踏雕,教狗用脚踏,叫做狗捣米,口念好话“一捣长命富贵,二捣金玉满堂,三捣谷米满仓,四捣四角围全,五捣五子登科,六捣六国会丞相,七捣七子保团圆,八捣八仙来庆寿,九捣九龙来挪珠,十捣十会金,出个小儿中状元 指纹歌:手指上的指纹有圆有缺,民间称园纹为罗,缺纹为鸡。歌曰“一罗穷,二罗富,三罗捉狗粪,四罗磨豆腐,五罗高官做,六罗磨刀枪,七罗杀姨娘,八罗拜菩萨,九罗做太守,十罗全,生个小儿中状元。满手鸡,有得嬉。(王村)
赖叫猫,吹吹泡,吹到奓路曹,奓路曹人捉去高炮。(亭头)看黄金,看斗升,看个猫儿来捉金,看县前,县前堵,看猪肚,猪肚碎,看柴佩,柴佩不知压囡开(何处意),朝何处,朝何处。(亭头张士龙)
月亮婆婆,奓如沙锣(脸盆),妈做麦饼,菜干做做,吃个要个。(亭头张士龙)
月亮亮亮,亮到下洋,下洋偷菜,亮到水对,水对偷米,亮屋里,屋里冷饭,亮到金瓜坦,金瓜坦偷金瓜,亮到麻车,麻车偷油,偷来赖头搭搭头。
  对口:村口小溪旧时有盯步,通往三门大桥,旧时有担盐客结队经过,溪边洗衣妇与担盐客对口:
  洗衣妇先讲:八股担线就地拖,毛竹扁担两头绵,背腰压得犁头弯,还瞧洗衣活神仙。
担盐客应答:仙姑是人不是仙,一日无盐喊皇天,后生算你畅销货,年老不值半斤盐。
来自APP客户端的签到

打赏列表共打赏了0次

cry
还木有人打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载入中

QQ|联系我们|关于我们|QQ在线|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飞社区 ( 浙ICP备08013098号-1  

GMT+8, 2024-11-13 21:50 , Processed in 0.218744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