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8日星期日 羊年过年已经结束,今晚吃了落灯扁食。新年里,正月初一有个好天气,延续着去年下半年的晴朗。可是初二中午就开始下雨,初六阴了一天,十一阴转多云,下午见了太阳一面,其余的日子都在大大小小的雨声中度过。初四的晚上还雷声隆隆,“没过惊蛰响雷,百廿日大门难开”,阴雨连绵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了。 昨天本来是要走寒山湖边青尖的,可被阴雨吓着了,取消了行动。天气预报是阴,局部有小雨,近千米的高山上,大雾弥漫是很有可能的。 朋友打来电话,让我给带路去什么地方走走。这几位朋友平常都是开车出去转一转,爬爬山,走一点路,带着个大灶,属休闲一路的。他们的所谓线路,难度和强度都得小,可又要有点风景。我考虑了两条线:贤师岗猴丁寺一线,吊水潭瀑布四姑坪太监府石梁景区一线。 车上了新天北线,只见大雾把前面的山全给遮蔽得严严实实,走四姑坪显然已不合适。我们把车停在新桐柏宫后的垭口上。顺着公路到羊毛坑村,然后走上山间小道。小道的两边,柴草被砍斫过。走了一段,就上了水渠沿,水渠把我们带到了坑中。这是八丘坑,汇合了后英通下来的小坑,一道拦水坝把水拦向了水渠中。很显然,这是原桐柏水库的引水工程之一,与羊毛坑的水渠相连,坑水通过山洞进入桐柏水库。过了大坝,我们没有选择循坑而上——虽然那儿有驴友所挂的标示,今天的好几位朋友不善走这种只有驴友的几只脚踩出来的路。上山的台阶全是条石所铺,简直是金光大道。在贤师岗村边,梯田中的油菜花成片成片的,有几棵已经开出了粉黄色的小花。他们说,去年南屏的所谓油菜花节看到的,还不如这里的呢;过些日子,待盛开时一定要再来这里看看。 虽然出发时就已近九点,可到贤师岗村还不到十一点,做饭还早。今天的线路休闲,时间充裕,于是我们决定去村子里走走。我曾经路过几次,可也仅仅从村边走过。路边的房屋还不错,可村中心有的院子坍塌成百草园了。在那一次下羹橱头坑(贤师岗西坑,浪水水库下游,我曾据此称它为浪水溪)溯溪处旁边的一排房子前,我们和一位大姐聊了起来。她说,我们上来的那条小道和去大贝山的那条小道两边的柴草都被村中的一位好心的“独自人”砍斫过了。她又问我们去没去过楼梯岩和狮子岩,那些天然的岩石一级一级往上升,完全是老天爷铺砌的台阶。她很热情地要给我们指路,带着我们去找下到坑中的小道入口。我和林海跟她说,去年的正月初三,那一次的中饭就放在路边村头的那一户人家烧的,主人很热情,温了酒一定要我们喝。那女主人我们都叫她“香莲姐”。她说,去年村里的一户人家办丧事,香莲的老公帮着去买菜,出了车祸,现在腿脚仍然不太灵便。我们远远地看着那院子里艰难地走出来一个人,朝着我们看——这位男主人热情的劝酒形象又浮现在我的脑海。 我们往回走了一小段,然后往八丘坑下走。哗哗的水声传过来,告诉着我们下面瀑布的存在。往上看,八丘村就在上游不远处,坑底也就在眼前。简单的石块铺过的小路,把我们带到了坑底。往下望,坑的东边,几块巨石叠在一起,最上面的一块活似一个猪头,也像一只赖皮狗,耷拉着大耳朵,一对眼睛仿佛正温顺可爱地看着它的主人。下面一块像一个龙头,张开着嘴巴,吐着个长长的舌头。这几块巨石组成一道大闸门,把下游的一切挡在了视线之外。溪中的岩石清洁光滑,溪水也并不大。我们过了溪,惊叹着眼前的奇景,感谢着那位热情的大姐。我知道这个村子,我来过这个村子,可我并不知道就在村下不远的溪坑里藏着这样一处美景。三年前,本来是要来溯溪的。可是走了羹橱头坑后,大家都不想来八丘坑了。羹橱头坑的瀑布让我们赞叹,可浑浊肮脏的水却让我们头疼,我们不敢舀来做饭。直到两点半到了与八丘坑的交汇处,才找到一处清澈的山泉。解决了中饭已经四点钟了。这样错过一次,就已经是三年以后的今天了。刚才,那位大姐说,去年,村里派人到坑中捡垃圾,她也去了。现在,坑水清澈,不见垃圾,溪边的岩石平坦光滑,我们决定在这里做饭。 饭后,我们想到那水闸下面去看看,我们还没有看到楼梯,还没有看到瀑布呢。于是顺着坑边的小道往下走。可是,小道仅仅通到那水闸的边上,被岩石和溪水所隔,下不去了。往回走一段,有一处驴友们踩出来的不是路的路,似乎是往下的。我们没有去走。留着个念想,以后再从下游上来,把楼梯岩的景致看个全看个过瘾。据说,下面还有狮子岩,那就更有再走一次的必要了。 当我们再次路过贤师岗村村边时,屋子里走出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得知我们要去大贝山,执意要带我们去爬一个洞。我和林海知道,他所说的洞,我们曾经去过,就在路边。老人一定要带我们去爬,说我们没有他的带领一定不敢爬的。路上,老人问我们走过这台阶吗?我说走过。他就问我知道台阶一共有几级,我回答不出来。老人说,去大贝山的这条小道,到双拱桥处有九百四十五级台阶,我们上午爬的到羊毛坑的那一条小道,有四百五十级。那是当年他当大队长时候修的,费用基本“写素”(为公益事业到其他各个村庄的村民家中讨要)得来。我们注意到,这两条道上的台阶有近两米宽,全是条石铺砌,并非一般的乱石。老人骄傲地向我们介绍着,村里人相信他,现在仍让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小道的左边藤萝丛生。老人带我们来到了去年我进去过的那一处乱石丛,它原本就在这些密密的藤萝中。老人说,他小时候经常在这洞中钻,很熟悉,但现在也已经有年头没有钻过了。他第一个进去往下钻,我走在最后。我不知道这堆乱石丛竟然还能往下钻。前面的人传来种种担心的话,担心老人忘了,我们钻下去却出不来了,担心那些巨石就那样糊乱地叠加着,会不会突然崩塌。不过大家兴致很高,觉得又新奇又刺激,一个一个地下去了。前面传来了老人走错洞下不去了的消息,跟在老人后面的朋友用扁带把老人拉了上来。老人又从另一个洞钻下去。在最后面的我不知道前面的情况,只听到大家又惊喜又兴奋地交谈着,不时地传来一句句指导声,脚踩什么地方啦,手抓住哪儿啦。几处的洞确实很小,前面的把身上的背包解下来,哪怕是一个腰包都妨碍着往下钻。登山杖也一样,不光用不着了,跟人一起也是个累赘。磨了好一阵子,终于一个人一个人地下去,一个洞一个洞地下去。我把背包一个个地递下去,然后抓着藤萝,撑着岩壁,踩着伸出来的石块,跟着一个洞一个洞地往下钻。当我最后一个钻出洞来,他们已经跟着老人往左边的竹林中爬,原来老人在教他们挖马兰花。就在被他们踩过的洞口边的一棵竹桩边,我看到了马兰花。拿出小刀,挖起来才发现一共是两棵,一棵开着两朵花,一棵开着三朵。 老人带着我们,我们一个个提着盛着马兰花的塑料袋,来到双拱桥上。老人向我们介绍着这座古桥的双拱的奇特,说着村民的期望。楼梯岩、狮子岩、盘丝洞、双拱古桥,这些都是旅游资源,老人希望能够开发利用,能够给村民带来福音。老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以宣传。 我注意到了老人的身上有一片片的泥巴,是刚才钻岩洞时沾上的。 我和老人握手告别,感谢他的热情帮助。 我们没再去猴丁寺,没再去爬莲花岊,也没再去看三桶潭。但一行人都觉得今天游得很爽,风景很美,人情很美,不枉此行。 经岩下奚和大贝山村,走小道下到百丈坑,又回到了停车处。下午五点,我们打道回府。全天行程不超过二十里。 老人姓汪。很遗憾的是,我没问老人,村子为什么叫“贤师岗”。可我似乎又隐隐约约地知道村子为什么叫贤师岗了。
|